代理模式

223次阅读

共计 113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什么是代理模式

代理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允许对象提供一种代理来控制对其它对象的访问。代理类通常充当客户端与实际对象之间的中介者,并隐藏实际对象的实现细节。

代理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代理对象来控制对另一个对象的访问。代理对象通常拥有与实际对象相同的接口,因此客户端无需知道实际对象的存在。

代理模式的用途

代理模式在很多场景中都有应用,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远程代理:通过代理对象来访问远程对象,如 Web 服务中的代理;
  2. 虚拟代理:通过代理对象来控制对实际对象的访问,如在文件加载时使用虚拟代理来控制内存的使用;
  3. 安全代理:通过代理对象来控制对实际对象的访问权限,如在某些系统中,只有特定用户可以访问某些资源;
  4. 智能代理:通过代理对象来添加额外的功能,如在某些系统中,代理对象可以缓存实际对象的结果,以提高系统性能。

代码实现

// 定义接口
type Subject interface {Request() string
}

// 实现真实对象
type RealSubject struct{}

func (r *RealSubject) Request() string {return "RealSubject Request"}

// 实现代理对象
type Proxy struct {subject *RealSubject}

func (p *Proxy) Request() string {
    if p.subject == nil {p.subject = &RealSubject{}
    }

    // 调用真实对象
    result := p.subject.Request()

    // 在调用真实对象前后添加额外的功能
    result = "Proxy Request " + result + " Proxy Request"

    return result
}

// 客户端调用
func main() {
    var subject Subject
    subject = &Proxy{}

    result := subject.Request()
    fmt.Println(result)
}

上面的代码中,我们定义了一个 Subject 接口,表示真实对象和代理对象需要实现的方法。然后实现了一个 RealSubject 真实对象和一个 Proxy 代理对象。在代理对象中,我们通过组合方式引用了真实对象,并在请求前后添加了额外的功能。

当客户端调用代理对象的 Request() 方法时,代理对象会先判断真实对象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则创建一个真实对象,并调用真实对象的 Request() 方法来获取结果。然后在调用真实对象的 Request() 方法前后添加了额外的功能,最后返回结果给客户端。

使用代理模式可以将客户端与真实对象解耦,使得客户端只需关心代理对象,而不需要了解真实对象的具体实现细节。同时,代理对象还可以添加额外的功能,以满足客户端的需求。

正文完
 
dkp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dkp 2023-04-11发表,共计1135字。
转载说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文章皆由CC-4.0协议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